魅力陕西行·《诗经·关雎》的发源地——洽川

2025-05-13 19:49:44

据《合阳县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为有莘氏部族聚居之地。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孟子所说的“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就指的这里。合阳县东部是一个宽约10多公里,长约三四十公里的狭长塬地。东临黄河天堑,西有金水沟阻隔,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区域。由于这种闭塞,使不少古代语言的发音流传下来了,比如当地人将“来”读“lei”、“斜”仍然念“xia”等等。而在《关雎》中有个别很关键的词语,也存在类似上述的古语传承现象,成为当地方言,至今不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隐藏着一些重要信息,是我们打开疑问迷宫大门的金钥匙。从诗歌的角度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兴”的艺术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可以取他景,也可以是就地取景。《关雎》作为“风”,即民歌,就地取景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景物的描写是我们非常珍贵的线索。

雎鸠:一般的解释是“一种水鸟”。其他有“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传说它们情意专一,不乖居,不乱偶”。也有学者认为雎鸠即斑鸠。笔者倾向雎鸠即斑鸠的说法。在合阳当地,人们方言普遍将斑鸠称为“奇(阳平)丘(上声)”,与现代汉语“雎鸠”的发音非常接近。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几乎将所有“鸠jiu”音读作“丘”(比如旧、舅等都读作“qiu”,阴平)。因而可以判断“奇丘”就是《关雎》中的雎鸠,3000年前至今的发音几乎没有多少变化。

关关:鸟叫声。在当地仍繁衍生息的这种斑鸠。它平时几乎不发出任何叫声,只有在暮春、初夏的求偶季节才发出不断的鸣叫,雌雄和鸣,一呼一应。其鸣单调、高亢、悠长,模拟其声“咕咕……咕!”与诗中的“关关”之音极为接近。如此,诗篇起首以斑鸠求偶状作“兴”, 引起所咏的男女爱恋,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河:泛指北方河流,大多数情况下专指黄河。黄河在此处从北向南流去,水势平缓,河面宽阔。

洲:本义指水中的陆地。也可理解为“一方与陆地相连、其他几方被水包围的土地”,比如三角洲。此处可能是后一种情况。由于黄河在此处水势平缓,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此形成部分沉淀,时间一长就造成流动不畅。迫使河水每隔一段时间就流向河道泥沙沉淀较低的一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指此现象。洽川处于黄河西岸,河岸宽阔,地势平坦,形成大片湿地。其间有多处瀵泉间隔分布,将沿岸遍布芦苇的大片湿地割裂成类似“洲”的形状。诗中的洲,可能就是指这种情况。

诗歌的第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是实指歌咏对象。“淑女”这个词我们仍在频繁使用,而且意义几乎没有多少变化,无须多言。“君子”应该是相对“淑女”而言,指男子,不应该局限于“有身份的贵族男子”。

这里要特别关注的是“逑”这个词。“逑”,我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找不到它的影子,古汉语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几乎是一个死词,明显属于远古语言。目前公认的解释是:配偶。笔者个人认为这个解释正确而不准确。因为所幸的是在合阳方言里,它仍然存在!在合阳北部及合阳以北的韩城(据说向西一直延伸到甘肃庆阳)一带,至今称媳妇为“逑子”。此处的“逑”,方言音“xiu”(阳平),这与现代汉语的“qiu”的发音稍有区别又非常接近。合阳方言,有些读“qiu”音的字发“xiu”音,比如,“囚”字也念作“xiu”(阳平)就是一个证明。“逑”字的读音,现在几乎无法知道是从“qiu”演化为“xiu”还是从“xiu”演化为“qiu”了。说当时的标准读音就是“xiu”(阳平),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不管怎么说,当地“逑子”一词发音是一个古字读音的活化石。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地“逑子”是媳妇的意思,包含过门的和未过门的两个概念,而且是专指女性。按诗中描述的情景,“君子”与“淑女”正处于恋爱状态,不应该称为“配偶”,而是“对象”。所以解释为“配偶”并不准确。应该是方言“逑子”的意思:媳妇、对象。用当地方言的意思解释才与诗中人物关系应有的称谓相吻合。

以上几个词语分析说明,特别是从当地方言中发现的“雎鸠”和“逑”两个词的古音、古义,至今未变,并仍在使用,可信度高,经得起推敲,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而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现这两个词古音、古义仍然存留的现象。结合诗中的环境描写和古今无数学者的认同观点,完全可以证明《关雎》原创地就在合阳洽川。而且,可以初步判断,《关雎》虽很可能经过文人雅士的润色修改,但最初是由洽川当地民间诗人或歌手用当地语言创作的。(陕西洽川旅游)

[责任编辑:梁纪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4年中国苹果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目前,已经有34只球队确定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