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岸电充电桩告别燃油发电,岸电桩让你的船只环保更安全
2025-08-17 07:17:22
在地球表面陆地只占29%,剩余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因此人们生活中无论是交通还是物资运输均离不开船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工作和生活都是在船上。目前90%以上水运船舶采用柴油动力做推进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排放等排放仅次于燃煤发电厂和机动车辆排放。以往船舶停靠码头后,发动机停止运行就需要使用船舶自备燃油发电机进行发电来满足船员基本的生活用电,燃油发电不仅污染环境并且成本也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全力推进岸电充电桩取代燃油发电,助力港口、景区环境保护及用电安全。那么究竟什么是岸电充电桩?和传统燃油充电相对比有什么优势?当前岸电行业发展状况如何?下面就以上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什么是岸电充电桩?安装在内湖各大港口岸,长江、黄河沿线港口岸等,适用于为停靠船舶提供高质量、稳压稳频电源,产品采用自助操作方式,用户可自助完成充/供电和付费的电力供应设备。
传统燃油发电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由于船载燃油发电机燃烧不充分,燃烧后排放的尾气会给港口,景区造成污染。
2、噪音污染:特别是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枯水期来临,多数船舶停运需要泊进各港湾码头进行休整,当码头停放多只船舶同时发电时,发电机的隆隆声叠加在一起无疑是一场噪音灾难,无论是船员还是生活在周边的人们都会倍感煎熬。
3、成本高:对于船舶运营者来说,生活在船舶上一天的发电费用支出可高达百元以上。
4、生活满意度差:对于生活在泊靠在码头中的船员来说每天呼吸的是燃油机排放的尾气,耳边萦绕的是发电机的隆隆声,并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宁静和惬意,自然满意度很差。
5、安全隐患:发电机、燃油、电线这一切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岸电桩充电的优势:1、操作简单:只需要一根电线连接船舶和岸电桩,一部手机扫码即可充电。
2、清洁无污染:岸电桩充电一切都在安静中进行,没有了尾气排放没有噪音污染,天蓝水清。
3、成本低:岸电桩充电费用相对燃油发电降低很多,船舶停靠一天电费支出由原来的百元以上减低到几十元。
4、安全,提升满意度:岸电桩充电更加安全,价格更加实惠极大提升船员幸福感和满意度。
国内电动船舶和岸电发展现状:
2020年5月8日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在常州试航,该艘纯电动船舶由锂电池,超级电容双电驱动 可以储存1458度电,相当于40辆电动汽车的电量。通过岸电充电2.5小时,可续航50千米,按照年运行150航次计算,年用电45万度,可替代燃油20.16吨。为了支撑电力船舶的推广应用,覆盖长江江苏段的船舶岸电系统已经初步建成,覆盖了干支流所有港口和六成泊位。江苏出台了电动运输船的相关技术标准,促进电动运输船舶生产制造,加快长江流域货运船舶清洁能源替代。
2020年11月29日益阳第一个能充电的千吨级码头来了,资江新港码头40KW岸电设施投入使用,覆盖两个泊位3个充电桩,预计能减少95%的污染物排放。
2021年4月16日金海专用码头岸电工程首次连船使用成功,项目建设过程中克服不利因素,顺利完成岸电设备安装调试,为洋浦港口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4月17日平潭金井港区岸电系统建成,意味着平潭港口将全面由“传统能源驱动”状态切换为“电驱动”状态,每年可减少船舶靠港二氧化碳排放量2873吨。
2021年4月19日国内首套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在江苏连云港建成投运。该项目建有功率5兆瓦的储能电站,可以满足总量10兆瓦以上或单个泊位3兆瓦以上岸电接入需求,满足港口航吊、龙门吊等多种随机性、冲击性负荷的接入需求,为传统的岸电系统配备“巨型充电宝”,“削峰滇谷”降低了船舶使用岸电成本,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投运后,岸电使用单价将降至0.7元/千瓦时,与使用燃油相比较,船舶运行成本可以再降低30%左右。
2021年4月21日渤海曹妃甸油田岸电平台吊装就位,践行绿色低碳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曹妃甸岸电项目按下“加速键”至此海上油田用电方式将实现历史性变革。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江苏省内累计建成各类岸电系统4918套,岸电规模全国最大,其中沿江八市长江干支流泊位覆盖率60.5%。利用岸基电源向停靠港口的船舶供电,年可实现岸电电量达5701万千瓦时,与燃油辅机发电相比,年减少燃油消耗2万余吨、氮氧化物排放600余吨、二氧化硫排放200余吨。
随着电动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电池造价的逐步走低,电动船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与之相配套的岸电桩行业也将迎来长足发展。浙江极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紧跟岸电桩行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研发、生产能力,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用心解决问题,为船友们提供安心岸电充电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