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說兔:世俗的兔子與神聖的兔子。

2025-10-07 20:57:25

因而,兔能通天表述人情,也能传达天意。罕见的赤兔、白兔(见上图。古代中国兔多是土黄色的草兔,也即野兔,白兔鲜见),被古人视为吉瑞之物——“赤兔上瑞”而“白兔中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云:“虎及鹿、兔,皆寿千年。满五百岁,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另有梁简文帝《上白兔表》说兔子“千岁变采”,也即变白。按照葛洪与梁简文帝的说法,白兔显然具有了神仙的性质。相比之下,赤兔则更加稀有。出现于史书的赤兔记录,检索《四库全书》,仅有3次(一次在北齐,两次在唐朝)。如此,它在古人眼中的祥瑞性质自然更加强烈,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动物。

于是,它们的出现便有着特殊政治寓意: 赤兔“王者德盛则至”,白兔“王者敬耋老则见”,即赤兔与白兔昭示着上天对有德之君的称赞。故而赤兔、白兔深得君王喜欢。翻阅史书,民间进献白兔之事屡见不鲜。如汉代建平元年(前6)、永康元年(167)及元和三年(808),都有民间向朝廷进献白兔;《魏书·灵征志》里记载进献白兔之事近60次;唐高祖下诏在9次出现白兔的神山县建白兔观进行祭祀,并将兵符改为银兔,足见对白兔的敬仰。

▲ [南宋]佚名《山花墨兔圖》,绢本墨筆,37.5×4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黑兔(见上图)也曾被视为吉祥之兆。《艺文类聚》说“白兔为瑞”“黑兔曰祥”(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魏书》载有民间多次进献黑兔之事,还记载了十国时前赵国君刘曜捕到一只黑兔,以为天降祥瑞,乃改年号为太和(列传第三十八)。《辽史·地理志一》言:“应天皇后梦神人金冠素服,执兵仗,貌甚丰美,异兽十二随之。中有黑兔跃入后怀,因而有娠,遂生太宗。”黑兔入怀昭示着辽太宗是天命所然。

黑兔呈祥的观点来源于阴阳五行说, 《艺文类聚》说:“议者以为黑兔见,水德之祥。”而白兔荣为吉瑞则与兔在月中的信仰有关。中国月神话出现得很早。战国时屈原《天问》就说月亮“顾兔在腹”,汉代持杵捣药的白兔形象(又称玉兔)已经定型,晋代月兔则抛开蟾蜍独自充当月魄。至此,玉兔与月亮合而为一,玉兔成了月亮的代表。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说:“月德符征,金精表瑞。”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说:“惟此瑞兽,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彩。”

“帝王者,配德天地”,天下昌明,天降祥瑞,人主失德,上天将予以警示。“行失摇光则月出兔”,月中隐隐约约的兔影一旦不显,人间就会变乱。月兔不现暗示着灾异的出现。

2

▲[元代]钱选(款)《花鸟兔图》,纸本设色,尺寸不详。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因而,兔自然成为仁义道德的象征符号。唐代蒋防曾作诗称赞白兔是“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兔就已被赋予了君子品德。在“君子比德于玉”的价值取向下,古人玉佩造型多是具有良好行为的动物,而兔是常用的形象。河南安阳妇好(商王武丁王妃)墓出土的平雕玉兔、西周佩饰玉兔的大量出土足以证明兔在古人心中的道德意义。

古人认为兔是应孝而生的动物。《后汉书》记载了两个孝行感动兔儿的人物:一个是性情忠实的蔡邕,他服侍久病在床的母亲,70多天没睡过觉,若非季节变化,不曾解过衣衫。母死,蔡邕依礼守孝。在蔡邕守墓的屋旁,奇异之事发生了,“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另一人是方储,他“事母孝。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礼,负土成坟,种松柏奇树千余株,鸾鸟栖其上,白兔游其下”。隋时孝子华秋因白兔相陪守陵,得到皇帝的嘉奖。

或许缘此,以兔喻德,在汉语兔词汇中很普遍。在汉语中,兔很少指代单纯的动物属性,而是一种意象符号,象征人的品性:或代表机智能干,如“狡兔”在“狡兔三窟”中比喻藏身之地多的人;或代表动作迅速敏捷,如“动如脱兔”、“兔起凫举”、“兔起鹘落”,或代表弱势之人,唐时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列为相,李林甫高傲,张裴卑逊,当时人偷偷议论:“一雕挟两兔”,后人便用“一雕双兔”喻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或代表邪恶之人,如仓皇逃窜的恶人是“狼奔兔脱”、面貌猥琐之人是“兔头脑”等等。

3

中国原始宗教和道教都追求长生不死。而月亮,通常被看做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其中还有一只兔子(有时候是一只蟾蜍,有时候是一只兔子和一只蟾蜍)。通常月亮里的兔子和蟾蜍都跟长生有关。所以,月中兔当然也是一只具有神圣性质的兔子。

▲[明代]陶成《蟾宫月免图》,纸本设色,193.2×10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文说及屈原,他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有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是月亮.菟,就是兔子.诗句的意思是:月亮有什么德行,死后又能复生?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而把兔子养在腹中?那么月亮中的这只兔子是做什么的?屈原没有直接说明.但是,我们把上述四旬诗联系起来,就可以知道诗中的月亮是能够复活的天体。由此推论,月亮中的兔子应该与长生不老有关。后来出现的大量关于兔子捣不死药的说法,可以作证。

如李白《把酒问月》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云:“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亳.”陆龟蒙《上云乐》云:“青丝作柞桂为船,白兔捣药蛤丸。”玄兔的说法见于南朝人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檀浮光与东沼,嗣

若英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这里的玄兔,并非黑兔,而是"神兔"的意思。

白兔如何与不死药发生联系的呢?现代学者赵一平说,早期中药以草木为主,而兔子是食草动物,具有辨认有毒,无毒植物的能力。人们据此推论兔子知道植物的药性。“由此兔子与不死之药就有了这种天然的联系。”这个论点有明显漏洞,食草动物非常多,为什么偏偏选中兔子?我们还是回头看看古人的看法。按照葛洪的说法,兔子长寿500年以上才变成白色,那么白兔就是兔中神仙了。由长寿的神圣白兔来掌握不死药,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最常看到的神圣兔子是在西王母身边负责捣制不死药的兔子。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是一个预知人类命运的女神,她的住所附近到处是不死药。因此,她是一个能够使人长生不死的女神。在汉代的墓葬中,经常出现西王母形象,目的当然是请西王母保佑死者复活,而西王母的身边通常跟着一只或两只正在捣制不死药的兔子。它们或跪,或站,一手扶药臼,一手握药杵,忙着捣药。可见,兔子是由于跟从西王母而获得制造不死约能力的,被定为西汉时代的乐府诗《董逃行》,讲述某人登上神圣的五岳(指渤海之东的五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向神灵请求延续生命的方法,神灵回答云:“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玉兔长跪搐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桦,服此药可得神仙。”这里玉兔所捣制的“蛤蟆丸”正是不死药。

▲[五代南唐]周文矩(传)《嫦娥游园图》,绢本设色,29.5 x 29.1 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唐代以后,嫦娥逐步成为月宫的主神,她在月亮中的宫殿被称为“广寒宫”,捣药的兔子成为嫦娥的下属。通常叫做“玉兔”,表明它是一只白色的兔子,具有吉祥的意义。对于月亮和月亮中的玉兔,民间有专门的祭祀活动。明清时代,全国很多地方流行中秋节之夜由妇女在自家庭院祭祀月亮,尤其以北京,山东为甚。明代北京人用一张“月光纸”代表月亮.画面上方是佛教的月光菩萨,下方是捣药玉兔,供品是圆形的水果,饼子.在月出之时,面对月亮进行祭拜.明代还出现一种泥塑的彩色兔子,叫"兔儿爷",用在祭月活动中代表玉兔的.明代陆启泫《北京岁华记》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日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社会各阶层都购买兔儿爷加以供。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云:“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这时候,兔子已经完全成为月亮的代表了。

4

▲[明代]佚名《双兔图》,纸本设色,24.9×2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因为兔在官方文化中是通天使者,是祥瑞与长生不老的象征。在中国民间,兔也就被视为吉祥之物。

白兔是幸运之神,能给人带来意外收获。佛教典故“逐兔见宝”讲述的是一个人追捕白兔,白兔化而为人又化而为金的故事,暗示白兔会给人带来幸运。《魏书·崔浩传》记载:“有兔在后宫,验问门官,无从得入。太宗怪之,命浩推其咎徵。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善应也。明年,姚兴果献女。”兔作为“善应”给太宗带来了美丽贤德的妃子。丘桓兴《神州平易近俗采英录》言我国山东一些渔村至今沿袭着一个古老的风俗:谷雨清晨,妻子往丈夫的怀里塞一白兔,用以祝福亲人远洋平安,捕鱼丰收。由此可知,吉祥的白兔从神圣的庙堂走向人间俗世。

因为白兔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兔也就自然成为禳灾去病的保护神。古人认为兔神可保人平安,于此有一些独特的民俗,如正月初一门楹上挂面兔头镇邪禳灾、赠小孩兔画祈求福祉,元宵节游兔灯传递幸运,端午系兔香包祛毒保健康,中秋供兔神去病消灾。其中,兔能祛病的信仰与道家掌故玉兔捣药相关,并又衍生出兔是神医之说。据说,有一年京城瘟疫流行,月兔化而为医解救苍生,他时而男装时而女扮,或骑鹿马或驾虎狮,走遍京城每一个角落。瘟疫祛除,月兔返回天上,人们便用泥塑造兔儿爷、兔奶奶的形象加以纪念。

另外,兔还是生殖神。“兔子曰娩”,古代中国人出于对繁衍后代的强烈需求,兔子凭借其强大的繁衍能力成为了先民眼中的代表。在古人心中,“兔子者”即“吐子也”,兔与生殖是紧紧相连,此物种延续方式奇特,即“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此缪传暗合兔超强繁衍力的生命精神,于是兔成为民间生育崇拜对象。古代女子中秋拜月,未婚的祈求月神赐予佳偶,已婚的祈求玉兔赐予多子之福。古人还想像出食免求子的供法。山西古霍州俗信:大年初一,未育女子定要吃下白面的双吉兔,以求早日得子。兔脑催生则将兔与人间孕产的关系拉得更近,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催生散”之方:“作腊月兔脑髓一个,摊纸上,夹匀,阴干,剪作符子,于面上书'生’字一个。”一个有“生”字的兔脑髓,就是一方威胁性的巫术符咒,人间生产之事有了颇多神秘色彩。1928年陕西《怀远县志》也录有此说:“腊八剥兔脑和面为丸,名'腊八丸子’,临产催生最验。”可见此俗流行之久。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习俗:“怀胎者不食兔肉,令儿口缺。"则表现出人们对兔神的敬畏。

▲[清代]冷枚《梧桐雙兔圖》,绢本没色,176.2×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从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到脍炙人口的神话及艺术作品,兔子不但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满足了古人的胃,还通过各种艺术作品表达古人对生命道德的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留下耐人寻味的多重意蕴,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在南戏作品《白兔记》中,兔子更是团圆的象征。白兔让离散的夫妻团圆、母子相认,一家人苦尽甘来——人世间的美好莫过于此。

★聲明:原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號的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本文發佈後的15日內與本公號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内容。本公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推薦閲讀 點擊圖片進入可購買

▲文木:《 古典中国的侧面 》( 点击↑购买作者签名版。)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2月版。如何用一條主線去演繹3000年有文獻記載的中國歷史?

更多精彩内容

點擊圖片進入

点在看 ↓,告诉我你也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氽来钟、金字莲花经?七宝的由来,原来在这里!
Windows 定位某文件位置并选择文件、定位某个注册表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