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街 几代人
2025-08-29 12:02:21
02
金阿顺
原先住直街人和弄的金阿顺老人,是本次余杭街道旧城改造(直街区块)征迁中年纪最大的户主,今年100岁高龄的她,现在跟女儿住在通济社区新桥公寓中。
本次直街征迁集中签约,金阿顺老人原先打算亲自到现场签字,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加上大雪天气,征迁工作组决定上门为老人服务。1月26日,工作组工作人员和小编一同来到老人住的地方。一见到工作组工作人员,金老太便热情地招呼坐下。由于老人没有文化,本次签约由老人大女儿黄小毛代为进行,在详细了解了签约的各个条款后,黄小毛代金阿顺郑重地签下了字。签字结束后,老太太不停地说,“现在的生活都是靠党和政府的关怀,如今政府有号召,自己自然响应。”
说起老太太如此支持征迁的原因,黄小毛道出了其中缘由,原来,金阿顺老人年轻时丧夫,一个人带着三个女儿四处逃难,最终在政府的帮助下才在余杭街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我妈妈一直感念着党和人民政府对于我们的帮助。她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一直以来也都非常支持政府的工作。”正说着,黄小毛拿出余杭晨报于1997年3月26日刊发的报纸,“上面报道了我母亲积极响应街道城乡居民创卫工作的事迹,这张报纸她一直珍藏到了现在。我母亲不容易,把我们三姐妹都培养成有文化的人,全靠政府给于我们家的支持,所以她一直都很感谢政府。”
03
罗巧珍
今年65岁的罗巧珍是余杭街道通济社区居民,也是此次直街区块旧城改造征迁对象之一。作为居民组长,在前期调查摸底、入户实物量锁定等系列工作中,罗巧珍都要负责给征迁干部带路领路,同时还要负责通知在外的征迁户及时回余杭,配合相关工作开展。
做群众工作是将心比心的过程,在征迁工作中难免存在不理解的人,这一点对像居民组长这样长期服务在基层的人来说,感受尤其明显,但是罗巧珍凭借多年的经验,在负责的居民小组中树立了较好的信任度。在实物量锁定阶段,罗巧珍每每遇到不理解的征迁户,她都会耐心细心地跟征迁户分析利弊。“有疑问大多都是年长居民,这时就要细心记录他们的问题,跟他们说明政策,解决了后顾之忧,工作才能顺利推进下去。”罗巧珍说。
在26日开始的集中签约中,罗巧珍也是较早签约的征迁户之一。她说,虽然在直街住了近40年,对这里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但是现在直街区块不仅能停车的地方很少,而且许多道路较狭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区委区政府这次花大力气对其进行改造,作为居民肯定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十几年前,观音弄中的幼儿园着火,消防车开不进来,还是我与其他住户一起把火扑灭的,幸好当时园中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次政府要整治老街,我们当然支持。”罗阿姨说道。
04
吕德明
“我今年都72岁了,和老伴居住在南渠社区杨家弄的老房子里,出入很不方便。我们盼旧城改造盼了十多年了,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刚签完字的吕德明大爷见到小编后说道。
吕德明是直街区块的老居民了,是地地道道的老余杭人。他说,自己见证了余杭直街从繁华富庶到如今的稍显凌乱。虽然自己家改造后看上去还可以,但看到其他地方的破旧面貌,还是觉得直街区块的改造迫在眉睫。为此,吕德明主动包揽下了南渠社区内60余户征迁户的联系工作。“工作组成员对于直街的熟悉程度可能不及我们这些老城区市民,在领路指引方面,我能帮就应该帮。”吕德明说道。
事实上,不管在调查摸底还是入户实物量清单核对阶段,吕德明都是早上八点钟到岗,一直做到晚上七八点结束,有时候中饭也顾不上吃。许多干部劝他不要太辛苦,吕德明总笑着说,“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相比,这点不算什么,先苦后甜,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环境更好。”
吕德明还告诉小编,这次余杭街道花大力气开展直街区块旧城改造,自己家是全家赞成,“之前工作人员来家里帮我们耐心解读过相关政策了,我们看了实物量清单后也都觉得很靠谱。”
05
孙伟荣
“看到了吧,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快给我们合个影,我们也很期待今后的新房子。”在26日的集中签约现场,街道办事处非常贴心地在入口摆放了直街区块航拍图,征迁户孙伟荣签完字后便跑来寻找自家的房子。
孙伟荣是老余杭人,居住在旧城改造区块的通济社区大夫第已经三十余年。几十年的老街生活,让他深有感触。直街拆迁改造对老余杭未来的发展,对当地老百姓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机遇。他常说,这几十年,余杭发展很快,老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只看别人住新房,老街却还是老样子,甚至越来越破败。
去年11月,余杭街道直街区块旧城改造征迁正式启动后,孙伟荣就义无反顾地支持征迁,“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征迁’,而且征迁工作人员也很关心我们,经常跑来看望,让我们感到很舒心,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孙伟荣最后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一家虽然过渡房还没找好,但是在腾房的最后期限内,钥匙一定会交出。
06
裘建华
在签约现场,小编遇到了裘建华。这次征迁,她是和丈夫钱传良一起到现场签的约。小编观察到,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两夫妻也没提出什么疑问。当小编问其原因,裘建华说出了一句非常朴实的话:“政策好、价格合理,自然都愿意签约。不光自己这么认为,大家也都这么说。”
因为从小生活在直街区块,今年65岁的裘建华直言自己与直街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我是从小生在直街、长在直街,连嫁人都没嫁出这个地方,我当然希望这里能变得越来越好。”裘建华表示,现在直街区块许多道路较狭窄,区委区政府这次花大力气对其进行改造,作为居民肯定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配合。
除了自身积极响应政府的决策外,平常裘建华也会向邻居们做思想工作,有时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人,裘建华的秘诀就是——“耐心听诉求、细心讲政策”。裘建华说,她能理解部分征迁户存在的疑问,这时自己就会沉下性子来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把街道征迁的政策讲给征迁户听,帮他们算清经济账、长远账。
在裘建华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粮管所宿舍楼共20余户征迁户,都非常支持本次征迁。在26日当天,该小组的签约率也一直很靠前。
07
叶俞娟
“原先我住在通济社区,才50多平米,房屋有30多年的历史,非常陈旧,也经常漏水。这次老街征迁改造我们积极响应,早上8点就来签约现场了。”征迁户叶俞娟说。
小编采访得知,叶俞娟是一位有着二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说起自己坚决支持征迁改造的原因,叶俞娟说,除了自己是老党员外,更多的是对于直街那份执着的爱,“从18岁跟随母亲住进直街开始,我见证了它从繁荣变为破旧。从大方面讲,我作为党员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为党为政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方面讲,我作为老余杭人,对直街有着特殊的感情,当然希望它能以新面貌示人,成为一张闪亮的‘金名片’,我也期待余杭街道这个‘双千年古镇’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叶俞娟最后表示,自己看了直街改造效果图,感觉非常期待,“包括我在内,很多市民看了效果图,都说很满意。大家都期盼未来余杭街道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旧城改造 人人受益!
一起期待老余杭的精彩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