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巅峰偶像到阶下囚:吴亦凡沉浮录
2025-10-05 11:01:43
四、告别EXO:中国版图与个人诉求
2014年5月,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吴亦凡提出退出EXO并起诉SM,控诉限制创作自由、健康损耗。诉讼背后,是他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以更高自主权、更高商业价值的诱因为核心。
在中国,他不但粉丝基础深厚,影视圈资本也高度看中这种三语流利且年轻的新生代偶像。
这一年,他于影视作品中亮相,并迅速结交圈内大佬,例如耀莱影视董事长綦建虹和导演徐静蕾,他们为他打开通往电影圈的大门。
紧接着在《老炮儿》中与冯小刚同台,再为周星驰、徐静蕾、管虎等人导演、力捧。品牌代言、商业机会纷至沓来,他俨然成为“跨界全才”的标杆。
五、事业巅峰:好莱坞与全球跨界
2016年起,他签约成龙公司,事业再攀高峰;2017年与国际导演合作推出好莱坞电影,如《星际特工》和《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向西方拓展版图。
音乐方面,他参与跨国合作,为首位登顶美国iTunes榜榜首的中国艺人。他的社交媒体粉丝突破6600万,奢侈品牌诸如保时捷、宝格丽、路易威登争相邀约。2017年,他年收入近2300万美元,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十位。
生活上,他投身豪宅、名车如法拉利488 GT、奔驰及洛杉矶、北京等地产,相当有“少爷范儿”。母亲被披后更成为他的财务与合同管家,实现家庭式的控盘化。
六、私生活争议:聚光灯下的另一面
成功并未使他远离争议。2020年12月,网红都美竹公开指控其组织派对,诱导饮酒后性侵未成年少女,并称吴亦凡“惯性选2,000年后出生”“高中女生”,涉嫌性诱。此为“me too”行动启动节点。
据公开报道,都美竹在指控中揭示吴亦凡通过工作人员压制女生手机,强饮鸡尾酒作态度威吓。这一系列曝光引发社会广泛谴责,也将吴亦凡推上道德沦陷的边缘。
七、法律审判:被控、抓捕、判刑
2021年7月,警方对指控启动调查。同年后期,吴亦凡因涉嫌引诱未成年、性侵,甚至偷逃税款近0.95亿元被抓捕。
同日,北京市税务局亦启动追缴及处罚,追缴及罚款共计6亿元。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以数罪并罚判决其有期徒刑13年,驱逐出境。
2025年7月31日,他将在狱中度过第4年。2034年刑满遣返,加拿大将面临是否对其犯下性侵罪另行处理。加拿大法律可能适用侵害未成年人惩处机制,甚至“化学阉割”等严重措施。
八、光环崩裂:法律、粉丝、道德的交锋
在社交媒体时代,粉丝造星的同时也承受着信任的风险。吴亦凡曾营造“谦顺且孝顺”形象,通过机场接机、直播互动,制造亲民印象。他的招牌词“你有 freestyle 吗?”成为流行文化符号。
然而这种情感强化机制也意味着,公众期望与偶像行为一旦不符,迅速转为公众抵制与法律质询。吴亦凡的事件正是在粉丝对他的投资中“背叛”后触发。
九、监狱内外:高墙后的“模糊轮廓”
监狱生活对吴亦凡而言是彻底的隐退。坊间传闻,他要freestyle展示顺从,他向狱友讲娱乐秘闻谋求存在价值,深夜暗自落泪。但这些说法无法证实。当光环坍塌后,一个明星最大的财富——公众注视——也随之消失。
他或在狱中对过往充满悔意,或对未来内心茫然。可以肯定的是,他再也没有能力控制朋辈或观众的目光,只能在简单重复的囚犯生活中度日。
十、反思与启示:光环之殇,法律之行
吴亦凡事件是华语娱乐界一个警示:法律面前无偶像,公众审查与粉丝信任双重机制已经形成。他的陨落展示出明星经济与粉丝文化的脆弱性,当权力与特权被滥用,最终面临法律底线的审判。
对年轻艺人而言,这也提供了警醒:艺术、名利与金钱都必须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明星光环绝不能成遮羞之布。
结语:昔日光辉,今日反思
从温哥华练习生到韩流偶像,再到中国国民级明星,吴亦凡的人生轨迹曾被无数粉丝仰望。然而,一系列黑幕指控、法律裁决与社会风波,将他塑造成“典型的明星坠落案例”。
入狱4年后的今天,他赢得的却不是同情,而是更多警示与反思。经典明星作家蔡崇达曾言:“光环常在你头,但灿烂之后,风会把它吹落。”吴亦凡的经历就是最典型注脚。
未来他将如何离开监狱,如何面对公众、如何以法律与时间洗白自己,将成为后续观察对象;而他的沉浮,也将被写进娱乐圈史册,成为一代人的警世寓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