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的仪式感
2025-05-20 17:41:21
端午节是中国夏季最隆重的节日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传统民俗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神
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国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字很多,比如因为这天是黄历的五月初五,所以也叫重五节。按照传统历法天干地支的纪法来算,第五个月是午月,而第五天是午日,所以午月午日这天又叫重午节。
在《说文解字》中:“端,物初生之题也。”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初五也叫端五,后来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今天的端午。除此之外,端午节通常也叫做端阳节、天中节、午日节、浴兰节、龙舟节、粽子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如今大部分人们熟悉的说法都是来自于祭祀屈原。
早在事件发生之前,端午节的习俗就已经存在了。我们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对龙神的崇拜,粽子原本是人们献给龙的食物,包括划龙舟也是祭祀活动之一,所以端午节也可以称为是祭龙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赋予端午节更加丰富的节日内涵,让大家在庆祝节日的同时缅怀这些忠义的历史人物。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非常多样化,而且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吃
端午节要吃粽子,现在的粽子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基本都是用糯米包在粽叶里的。最早的时候是将米装在竹筒里的,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的黍米。黍米就是《诗经》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黍,它是中国古代的五谷之一,所以粽子原本的名字叫做“角黍”,放在竹筒里地也叫“筒粽”。
清代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除了吃粽子,西汉的时候还有吃枭(xiāo)羹的习俗,枭(xiāo)是一种鸟,什么鸟呢?就是猫头鹰,为什么要吃猫头鹰做的羹汤呢?汉代《说文解字》中写到:“枭,不孝鸟也。”在中国古代,猫头鹰一直被认为是不祥不孝的鸟类,所以端午这天,人们吃枭羹被认为可以避邪。在端午节时,古代的皇帝除了会赏赐衣冠、饰品之类的物件,还会赏赐枭羹给臣子们吃。
清代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唐代的时候,宫中流行一个小游戏叫做射粉团,粉团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人们要吃到它可不容易,吃它的人首先要能射中它。《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流行人们把粉团和角黍装在金盘子里,妇女和小孩子们用小弓去射,射中了就能吃到。由于粉团滑腻腻的很难射中,所以还是挺有难度的,这在当时的唐代都城是很流行的端午小游戏。
清代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清代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在这一天的午时,也就是正午时分,人们去采的药草被认为药性是最好的。人们把药草装进香囊里随身携带,在妇女和小孩身上尤为多见。在端午这一天,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在手臂上系彩色的丝线,叫做“长命缕”、“五色丝”、“五色缕”等等。一般会用红、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的丝线,它们分别代表着五行的颜色,也象征着五种颜色的神龙。人们系五彩丝线在手臂上,可以驱邪保平安,远离病痛地侵扰。
DRAGON BOAT FESTIVAL
赛 龙 舟
从最开始的一个祭祀龙的活动,发展到后来全民参与的盛举。在历朝历代,赛龙舟、观竞渡都是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从古代这些描绘龙舟竞渡的画中略见一斑。每年这个时候,水上锣鼓齐鸣、岸上万人喝彩,好不热闹。古代的龙舟像个邮轮一般大,气魄十足,如果人能在现场看到感觉一定更震撼。到了今天,这项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了亚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各地都有划龙舟的爱好者。
清代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册》
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小习俗,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就是养鸲鹆(qúyù),鸲鹆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荆楚岁时记》记载,在端午节前后,八哥儿一般会换新羽毛,人们剪去它的舌尖,训练出来的八哥儿特别会学舌,所以端午还有养八哥儿的习俗。
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各地习俗非常的丰富,还有一些节日活动,比如射柳、立蛋等等。
意苏州
苏州艺文类自媒体
— FIN —
原标题:《端午安康,夏天的仪式感》
阅读原文